時間:2024-07-04 18:42 來源:中新網 閱讀量:9468
根據重慶市中小學2023年至2024年學年度校歷安排,義務教育學校6月29日起放暑假,普通高中7月6日起放暑假。此外,多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也已經開啟“暑假模式”。
暑期是溺水事件的高發期。在青少年意外傷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堪稱“第一殺手”。如何避免悲劇發生?家長和孩子應避開6大誤區!
01 水性好就不可能會溺水
√事實上——數據顯示,相當一部分溺亡者都會游泳。疲勞、抽筋、空腹等,可能會使人無法正常游泳,導致溺水;在海邊、河流等野外水域,水草、碎石、淤泥、激流都可能導致意外的發生。
02溺水者會掙扎、大聲呼救
√事實上——溺水大多悄然發生。人在發生溺水時,呼吸都難以保障,更無法雙手亂揮、用力拍水或大聲呼救。在泳池中溺水的人,看起來像是“趴”在水中發愣,此時溺水者可能已經意識模糊,應盡快將其抱上岸救治!
03溺水只會發生在江河湖海
√事實上——只要有水,就可能發生溺水。據統計有13%的溺亡者,會溺死在浴缸、游泳池甚至小小的水桶中。疾控專家提醒,水深只要超過3厘米,能同時淹住口鼻,就有可能發生溺水。家中的蓄水容器應及時清空或蓋上蓋子,洗澡時切勿獨留嬰幼兒在澡盆里。
04不下水嬉戲就不會有危險
√事實上——很多溺水事件的當事人并非主動下水戲水,而是在岸邊工作、岸邊娛樂、撿拾物品甚至是路過時失足落水。
05手拉手就能救起溺水者
√事實上——身邊有人溺水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是伸手去拉。但是,形成“人鏈”后,一旦有人因體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會讓多人落水,導致群死事件!
06溺水者只要獲救就安全了
√事實上——當溺水者吸入過多的水就會引起呼吸并發癥,進而引發繼發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時,哪怕溺水者已經獲救上岸,如果不及時跟進治療,液體積聚仍會導致呼吸窘迫,腦損傷甚至心臟驟停。
科學救援
“倒掛”控水不可取
在溺水者意識不清的情況下,“倒掛”控水方法既會耽誤恢復通氣的寶貴時間,也會增加吸入嘔吐物導致二次窒息的風險。正確的急救方法和步驟:
1.迅速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污物;
2.解開領口使其平臥,以保持呼吸道暢通,再給予2次人工呼吸;
3.對溺水者進行心肺復蘇按壓,在按壓的同時溺水者胃部的積水也自然會流出;
4.將30次心肺復蘇和2次人工呼吸為一組,循環進行,直到溺水者蘇醒或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救人應“叫叫伸拋”
特別提醒
對兒童的看護必須由成人來承擔
孩子在進行水上活動時
家長務必在一臂之內距離
溺水的發生過程是快速且迅猛的,所以家長在看護時要專心致志,不能邊看護邊玩手機或是在看護過程中臨時跑開,哪怕只有三五分鐘,也要委托另一位成年人代為看管。
綜合央視新聞、國家應急廣播
平安湖北、錢江晚報等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