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4-26 10:06 來源:中國經濟網 閱讀量:18844
打鼾通常被稱為“打呼嚕”。在正常情況下,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在夜間打鼾,對體形偏胖的人來說,勞累或飲酒之后,更容易鼾聲大作。許多人誤認為打鼾是睡得沉、睡得香,實際上并不是這樣。
夜間,每次有節奏的打鼾是位于咽部的懸雍垂定時振動,拍打在呼吸道上發出的共鳴聲。隨著每次鼾聲,喉嚨間打開一道縫隙,讓空氣進入呼吸道,以維持體內正常的血氧飽和度。臨床中經常遇到這樣的患者:他們在睡眠中會發出持續而響亮的鼾聲,但兩次鼾聲之間會有幾秒甚至十幾秒的呼吸暫停,直至突然發出一聲強烈的長鼾后才恢復正常呼吸。這是由于懸雍垂在夜間完全堵住了氧氣進入呼吸道的通路,導致鼾聲停止。血液中的氧氣含量急劇減少,血紅蛋白結合率降低,導致血氧飽和度下降。這時,神經系統會因為反射作用促使懸雍垂發出一聲長鼾,擴大喉頭間的縫隙,讓氧氣涌入,身體內的氧氣供應得以恢復。我們聽到的就是患者在睡眠時,經過長時間沉默之后突然發出的一聲長鼾。
臨床中,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被比作“不帶氧氣瓶攀登珠穆朗瑪峰”。這種危險的疾病在醫學上稱為“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簡稱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或通俗地稱為“鼾癥”。據統計,女性中因呼吸暫停影響睡眠的發生率為9%,男性則高達24%。這種疾病在呼吸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乃至睡眠科都屬于較為嚴重、容易引發夜間猝死的疾病類型。除了夜間持續的鼾聲會影響睡眠質量外,由于夜間長期處于缺氧狀態,患者在白天還會出現頭暈乏力、哈欠連天、困倦嗜睡等癥狀。長期的呼吸暫停還會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甚至糖尿病、內分泌紊亂等多種疾病。雖然醫生們早已意識到打鼾嚴重可能會對生命構成威脅,但至今仍有許多人認為打呼嚕只是小事一樁,無需治療,這說明許多人并未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
現代醫學對“鼾癥”的系統研究起步較晚。直到1956年,伯維爾醫生才正式將其作為一種疾病進行研究和治療。他發現,一些“鼾癥”患者通常體形肥胖,白天嗜睡,并且常常伴有肺心病。這些癥狀與作家狄更斯在其1837年發表的小說《匹克威克外傳》中描述的主人公喬的情況非常相似。因此,伯維爾醫生將這類疾病命名為“匹克威克綜合征”,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肥胖低通氣綜合征”。其實,中醫很早就對“鼾癥”進行過深入研究。早在隋代的巢元方就在《諸病源候論》中提到:“鼾眠者,眠里喉咽間有聲也。其有肥人眠作聲者,但肥人氣血沉厚,迫隘喉間,澀而不利亦作聲。”從這段描述來看,隋朝人對打鼾的病機分析已經與現代醫學很接近了。
對于“鼾癥”的治療方法,首先是藥物。一些抗抑郁藥物、激素類藥物和降壓藥可能對緩解阻塞型睡眠呼吸暫停有一定效果,也可以使用抗焦慮藥或鎮靜催眠藥緩解由打鼾引起的焦慮癥狀和失眠問題。
其次是手術治療。目前,治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手術方法包括扁桃體切除術、懸雍垂腭咽成形術、下頜前部截骨術、舌骨肌切斷術、下頜及上頜前徙術等。這類手術的目標都是減小懸雍垂體積,擴大腭弓空間,增加懸雍垂與呼吸道之間的縫隙,從而增加通氣量。現在也有一些相對簡易的手術方式。例如,在軟腭兩側分別放置三個“生物釘”,以增強腭弓的硬度,防止呼吸道因松弛塌陷而導致氣流阻塞;或者在睡覺時佩戴一個類似牙套的“口腔矯正器”,人為地為呼吸道擠出一條通道,增加通氣量。
此外,還可以采用一種非侵入性的方法來應對鼾癥,即使用呼吸機。如今,許多呼吸機都是專為鼾癥患者家庭使用而設計的。體積小巧,放在床頭就像一臺加濕器。通過通氣管連接面罩,戴在頭上覆蓋口鼻,機器會隨著患者的呼吸節奏自動適應加壓給氣,確保呼吸道的氧氣供給。
除此之外,有沒有更簡便的辦法呢?調整睡姿就是重要方法。當人仰臥時,懸雍垂就像一塊布一樣平鋪在呼吸道上,阻礙了空氣的流通,從而引發打鼾。因此,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采取側臥的睡姿。這樣可以讓懸雍垂與呼吸道稍微錯開縫隙,為氣流留出更多的出入空間,從而減少鼾聲的發生。
也有研究發現,在相同年齡段的人群中,歌手發生鼾癥的比例遠低于其他人群。這是因為歌手為了能夠唱出寬廣的音域,需要經常鍛煉腭弓,使其更富彈性。相對其他人群而言,歌手的腭弓更不容易塌陷,在夜間發生呼吸道阻塞的情況也會較少。因此,那些長期為打鼾而困擾的人可以嘗試經常唱唱歌。
其實,對于特定人群而言,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減肥。“鼾癥”本身就是由于懸雍垂和腭弓過于肥厚,擠壓了呼吸道,導致通氣不暢。因此,讓懸雍垂變瘦、腭弓變得松弛才是解決鼾癥的根本方法。通過合理飲食及適量運動,一旦體重降低,會發現長期困擾你的鼾聲會逐步消失。
聲明: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